景点级别划分标准是什么?由谁来进行划分呢?
景点的级别划分是旅游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,它有助于游客对不同景点的质量和特色有一个初步的判断。那么景点级别划分标准是什么?由谁来进行划分呢?
一、景点级别划分标准
1. 自然景观类景点
对于自然景观类景点,如山脉、湖泊、森林等,其划分标准往往涉及到自然景观的独特性、完整性和美丽程度。独特性是指该景点是否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,例如黄山的奇松、怪石,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以见到。完整性则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否,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,像九寨沟的生态系统,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动物种类使其在自然景观类景点中脱颖而出。美丽程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,清澈的湖水、壮观的瀑布、绚丽的日出日落等美景都是加分项。
2. 人文景观类景点
人文景观类景点包括历史遗迹、古建筑、文化名城等。这类景点的划分标准侧重于历史文化价值、艺术价值和保存状况。历史文化价值方面,像故宫这样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文化的宫殿建筑群,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朝代更迭,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。艺术价值体现在建筑风格、雕刻艺术、绘画艺术等方面,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,其精美的绘画艺术让人叹为观止。保存状况良好的人文景观更能体现其价值,如平遥古城,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貌。
二、景点级别划分的主体
在我国,景点级别划分主要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。国家旅游局(现为文化和旅游部)在景点级别划分中起着主导作用。它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定标准和规范,对全国范围内的景点进行宏观管理。地方旅游部门则根据国家的标准,结合本地景点的实际情况,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推荐。例如,省级旅游部门会对省内的景点进行评估,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景点推荐给国家旅游部门进行更高级别的评定。
除了政府部门,一些专业的旅游行业协会和专家也会参与到景点级别划分的工作中。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,为景点的评定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。比如在评定古建筑类景点时,古建筑专家会从建筑结构、建筑材料、建筑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评估,确保景点的级别评定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。
景点级别划分标准涵盖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多个方面,而划分主体则由政府部门主导,行业协会和专家辅助。这一体系有助于提升景点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,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可靠的旅游参考。
关键词:景点级别划分,自然景观,人文景观,政府部门,旅游行业